参考消息网2月5日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4日援引法新社报道,英国北爱尔兰领导人米歇尔·奥尼尔在4日播出的采访中说,北爱尔兰已经开始了“机遇十年”,其间将就与爱尔兰的统一举行投票。
民族主义政党新芬党副主席奥尼尔3日创造历史,当选北爱尔兰首席部长。
报道称,奥尼尔在接受天空新闻台采访时说,她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就与爱尔兰共和国重新统一举行全民公投。
当被问及是否预计在这段时间内进行边境民意调查时,奥尼尔她说:“是的。我相信我们正处于充满机遇的十年。”
报道指出,北爱尔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长期因与英国政府的矛盾处于动乱之中,1998年的《贝尔法斯特协议》结束了近三十年的暴力,并提供了全爱尔兰就统一进行“边境投票”的可能性。
根据该协议的条款,如果“大多数投票者明显希望”北爱尔兰从英国分裂,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应该组织一次投票,触发因素是对该问题进行持续可靠的民意调查。
报道还称,英国政府最近发布了一份文件,“认为边境民调没有实现爱尔兰统一的现实前景”。
奥尼尔表示她不同意这一评估。“我绝对会质疑英国政府在该文件中所说的内容,因为我当选首席部长表明这个岛上正在发生的变化,这是一件好事。”
报道提及,奥尼尔3日成为北爱尔兰首位支持爱尔兰统一的首席部长,对于这个在过去30年间饱受血腥冲突蹂躏的地区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转折。(编译/林晓轩)
希望北爱尔兰早日摆脱殖民统治,与爱尔兰共和国实现统一。
号外观点信息:
天空新闻台称,麦克唐纳还在采访中比较了爱尔兰与巴勒斯坦的情况,她认为,从历史和当代局势来看,爱尔兰人民与巴勒斯坦人民有着“深厚而广泛的联系”。
她指出:“爱尔兰是不结盟国家,在军事上保持中立。但在国际法问题上,我们并不是中立的,在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问题上也不是中立的。当我们说以色列必须为持续几十年、几代人的侵犯权行为负责时,我们不是中立的。”
爱尔兰的统一就差北爱尔兰一个公投了。。。
而从英国现在的情况来看,北爱尔兰的独立问题比苏格兰更为严峻。
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就是现在的外交大臣搞了一次豪赌。他提请英国女王并同意了苏格兰在2013年的独立公投,结果那一次卡梅伦赌赢了,苏格兰多数人不支持独立,这相当于卡梅伦直接打了苏格兰分裂势力的脸。
而这次苏格兰公投的胜利直接导致了卡梅伦接下来赌了一把更大的脱欧,这一次不但没独赢还一把输了个精光。最终导致了现在北爱尔兰问题更加严重,有意思的是苏格兰公投伴生了脱欧公投,而脱欧公投又引起了北爱尔兰分解问题更加严重。
后来苏格兰首席大臣斯特金多次要求约翰逊同意苏格兰再次举行公投,约翰逊的回复就是这玩意只能有一次,第二次想都不要想了。
所以苏格兰的分裂势力在这一点上确实处于不利的地位,后来斯特金计划在去年10月份独自搞独立公投,结果她公投没搞成,人却被英国政府搞下台了。
新上台的首席大臣优素福,也就是自己丈母娘被困在加沙的那一位虽然各方面与英国政府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优素福支持巴勒斯坦),但是总体上比斯特金收敛了很多。
而北爱尔兰问题就不一样。
爱尔兰在独立以后,北方的六个郡仍然在英国手中,也就是现在的北爱尔兰。之所以在二次大战之后的独立战争中爱尔兰没有统一,就是因为北方的几个地区从英国移民过来的人比较多,所以这波操作之下,爱尔兰只有南部独立了。
但是爱尔兰整体包括被北爱对英国好感并不大,尤其是19世纪爱尔兰因为马铃薯晚疫病引起的两次大饥荒中,至少有100万爱尔兰人被饿死或者背井离乡,很多人甚至跑到了北美。而在大饥荒中,英国不但没有救助,反而对爱尔兰征收的粮食在那几年中还出现了增长。。。。
至今,美国仍然有3000万爱尔兰裔,其总统的大部分人都有爱尔兰血统,比如奥巴马、拜登、克林顿,除了懂王,大部分都与爱尔兰有关系。
所以美国总统特别喜欢插手北爱尔兰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拜登先后威胁过特拉斯和苏纳克两个首相要谨慎处理北爱尔兰问题。
90年代,北爱尔兰出现过暴乱事件,英国与北爱在美国时任国总统克林顿(克林顿同样是爱尔兰裔)的斡旋下于1998年签署了《贝尔法斯特协议》,其中有一条规定是:
如果北爱大部分人同意与爱尔兰统一,那么就可以从英国脱离并且加入爱尔兰共和国。而英国对此十分谨慎,一直从爱尔兰独立之后,北爱的独立势力政党新芬党都没能摸到过权柄。
但是在前年,也就是2022年,北爱主张独立的新芬党大选居然胜利了,这意味着北爱尔兰与爱尔兰统一就只差一个独立公投了,而一旦公投开始,英国可就未必有卡梅伦时代的那种好运气了。
所以,北爱尔兰议会中英国势力的代表民主统一党直接开始耍赖皮,抵制议会,要求英国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否则就一直抵制下去……
这特么的挺CD的,因为北爱议定书是英国脱欧导致的烂摊子,然后北爱支持英国的政党居然因此而抵制议会,可问题是这个局面并不是新芬党导致的,而是你们自己的英国政府导致的啊。。。。
不得不说,这充分体现了西方政客不要脸的特性。。。。
现在新芬党执政,就看能不能搞出来一个2013年那种苏格兰独立公投的局面来吧。。。
要采取一切手段
削弱美国干涉欧洲的桥头堡——大英
国际博弈要有强者思维 针锋相对 主动出击
而不是一味做圣人任人拿捏
要反思啊
圣人云 见贤思齐 可得永生
在多年来英国政府积极关心香港问题的示范之下
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西方的批评
深刻反思 深刻反省
检讨以往只知道挣钱 不关心民主自由的消极心态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我们应该在世界事务上发扬主人翁意识
积极帮助北尔爱兰人民的独立与解放事业
提供包括且不限于道义 经济 军事等方面的援助
司马家篡人江山,自己江山也被他人所夺。
苏联人在其他国家颜色革命,自己也被人颜色革命。
英国人煽动香港分裂,自己国家也日趋分裂。
北墨西哥挑动台海冲突,却先与德克萨斯州武装对峙。
中国人在别人家搞钱,自己倒也确实赚钱。
北爱尔兰的入爱公投未必在当下就能发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概率一定会越来越大。
这个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
在整个爱尔兰,身份认同是高度关乎宗教的,而爱尔兰的基督教大致可以分为三派:天主教、圣公会、苏格兰长老会。
天主教是其中最古老的,也被认为是“最爱尔兰”的一派,代表着爱尔兰被天主教化的圣帕特里克到今天都还是爱尔兰文化的象征。英国人开始征服爱尔兰的时候,爱尔兰和英国本土一样都是天主教占绝对主导的。
到了16世纪,亨利八世搞出了英国圣公会,但是大多数爱尔兰人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还是坚持天主教信仰,17世纪“光荣革命”的时候,很多爱尔兰人也站在了支持天主教、最终战败的詹姆斯二世一边。
后来的英国政府就一直想要“同化”爱尔兰,采用的手段其实也很传统:一方面是利诱,在法律上对天主教徒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限制,让爱尔兰人中相对上层的人改变信仰;另一方面是“移民实边”,但是他们送来的开拓者很多不是圣公会信徒,而是苏格兰低地来的忠于英国的苏格兰长老会信徒。
只是这个同化过程一直没有完成,爱尔兰大饥荒造成的族群仇恨、19世纪“润学”的兴盛导致出现了海外爱尔兰反贼集团(芬尼亚兄弟会)、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等因素造成了后来的爱尔兰独立运动。
而现在的北爱尔兰(大致等于历史上的厄尔斯特省下的六个郡)是一个有着大量长老会信徒的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在爱尔兰独立运动中,北爱尔兰被置于英国统治下。但爱尔兰民族主义者认为,爱尔兰全岛应该是同一个国家,拆成两半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有了爱尔兰共和军在北爱尔兰的长期反抗。
维基百科上有张图,用了2011年的普查数据,越蓝的地方越是天主教主导,越红的地方越是非天主教主导直到1998年,冲突各方才谈成了《受难日协议(Good Friday Agreement)》,这个协议承认了北爱尔兰是英国领土,但英国政府要下放权力,让北爱尔兰高度自治(现在的北爱尔兰议会和北爱尔兰首席部长就是这么来的)。另外,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之间也不设边界,双方政府也有一些协同机制。《受难日协议》已经给北爱尔兰带了了近三十年的和平。
但是有两个因素影响了后来的局势:其一是英国脱欧会给北爱尔兰与爱尔兰之间的很多便利条件被影响,这也成了当年英国脱欧后一直很难解决的问题;其二则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北爱尔兰,天主教人口的生育率显著地高于长老会、圣公会人口,这个可能跟教义本身关系没那么大(事实上,在整个爱尔兰,天主教反而有“进步”色彩,长老会在婚姻、性少数群体等问题上更“保守”),而是因为天主教人口大多在农村,非天主教人口主要在贝尔法斯特等城市地区。
而几百年来,身份认同与宗教的关联性还是保持到了现在的(毕竟爱尔兰岛上的人基本还是说英语,要区分敌我主要看宗教):
天主教徒只有一成多自认为“不列颠人/英国人”,非天主教的基督教徒只有3.9%认为自己是爱尔兰人于是,随着时间推移,认同自己是爱尔兰人的北爱尔兰居民比例一定会逐渐上升——实际上,按照2021年的普查数据,天主教人口在北爱尔兰已经有42.3%,比非天主教基督教人口的37.3%要高,这37.3%还是把长老会、圣公会、循道宗等各种教会全算进去——近年来新芬党在英国下议院北爱尔兰区的议席和北爱尔兰议会两级中都颇有斩获,就是这个趋势的证明。如果再有一些合适的机缘去触发公投(《受难日协议》给公投开了口子的),那么公投是很可能成功的(虽然并不见得在现在就成功)。
当然,就算北爱通过公投离开英国加入了爱尔兰,应该也是会有允许双重国籍、提供便利的出入境条件等等政策来确保北爱尔兰的长老会、圣公会信徒的生活条件,不会真的搞出“排英法案”的。